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网、电压质量的要求显著提升。低电压成为困扰农民用电质量的大问题。国网公司把低电压治理作为提升县级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的重要目标。
无功补偿是提高电压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电网效能的核心,为此供电工程中合理应用无功补偿,能够维持负荷点的电压水平,提高电压稳定性,降低线损。其优点为投资少、见效快。
平遥供电公司以往推行的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只适用于台区整体补偿,即在台区配电柜内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实行集中补偿方法。此类方式容易导致无功补偿装置过补、或欠补而投切不上,不能根据实际负荷进行投切补偿。变台智能无功补偿装置在变压器空载、负载情况下起到了就地补偿以及降低线损的作用。但现有配电箱上的智能无功补偿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一是三相共补电容器没有按照容量从大到小阶梯配置;二是单相单补数量少,电容器容量均相同;三是由于智能无功补偿装置设定投入电压阀值,如变压器轻、负载电压较高(指变压器出口电压)超过设定电压后,智能无功补偿器不工作,设定投入阀值电压过高,该智能无功补偿装置工作,造成变台供电半径50米左右用户因电压过高产生客户烧坏家电的现象;四是该智能无功补偿装置不能降低低压线路上的总电流,只能降低变压器上的总电流。因此存在无功补偿装置在变压器负荷载为60%—70%时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的弊端。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变台区负荷大小、负荷分布情况及供电线路长度进行整体分析,得出使用线路无功补偿的方法。即在负荷分布占比较大的线路、功率因数低的台区,在此类台区线路供电直径距台区距离1/2处(可根据负荷分布进行调整),根据负荷大小进行计算加装三相共补及单相单补电容共2组。
实际应用:娃留村内东台区容量为100kva,线路长度2.35km,低压主干线为lgj-35平方线路,长度为1.4km,剩余为lgj-25平方线路,共接带116户,低电压用户30余户,多位于供电区域东干线,台区管理人员对变压器分接头调整后变压器出口电压最大值为250v,但线路末端居民端电压为200v,三相动力用户电压为350v,高峰负荷用电时该电压值还会更低,平均功率因数为0.88,最低时会降低到0.4左右,线路末端用户电压低、质量差,急需对该低压主干线进行无功补偿。
补偿原理分析:将开口式电流互感器分别接入低压线路相线,取样后电流、电压数据输入台区用电监控器,监控器根据取样后的电流值、电压值及功率因数值自动设置电容器投切容量、投切时间、投切类型,分别进行三相四线线路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监控器内置电压保护、过流保护、投切保护,根据采样电压、电流值,装置自动投切电容器进行单相欠补或三相共补。单相补偿方式电容器采用星形接法,三相共补电容器采用三角形接法。且电容器投入的大小按梯形分配。无功补偿监控器投切开关采用电子复合开关,利用栅极触发电压控制双向可控硅正反向门极电压指挥通断,瞬间倒成磁开关,这样可以避免电容投切时接触器产生电磁涌流及冲击电压,烧坏万能断路器及其它开关。通过投切补偿情况送往取样电流后段,达到功率因数平衡补偿。
将台区无功补偿装置装设在低压线路的电源端1/2或2/3处能起到的作用:一是降低低压无功电流在低压线路中的传输降损效果也很明显。二是能有效提高低压线路的末端电压。三是提高整个台区及线路全段的功率因数。四是对变压器的损耗及高压线路起到就地补偿的作用。五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根据电压实际需求值进行设定,在线路上不会存在设定值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也不会发生无功补偿装置由于电压设限不合理而投切不上的情况。
目前,我公司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已改善客户端电压质量30余户。主要体现在高峰时段电磁炉、电饼铛等大功率家用电器能够正常启动,家用电器跳闸次数明显减少甚至不跳闸;三相动力用户如小型砂轮、电焊机等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切实解决了客户端电压质量问题,优质服务及故障报修率明显减少,解决了客户由于“低电压”造成电能浪费的问题,同时台区损耗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目前如按规格投入运行一台新的无功补偿装置费用大概在9200元左右,虽价格较高但比起大线路改造及台区整体增容或改造,还是既经济又实用。如能在广大农村地区低压线路供电区域投入该装置进行运行,在投入资金少的情况下,可收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