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压无功补偿领域,我们会用到大量的并联电容器。
这个电压等级的并联电容器,目前以金属化膜电容器为主,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自愈式电容器”。
如何实现自愈呢?
自愈式电容器采用单层聚丙烯膜作为介质,表面蒸镀了一层薄金属作为导电电极。当施加过高的电压时,聚丙烯膜电弱点被击穿,击穿点阻抗明显降低,流过的电流密度急剧增大,使得金属化镀层产生高温,击穿点周围的金属导体迅速蒸发,形成金属镀层空白区,击穿点自动恢复绝缘。这就是我们说的“自愈”。
换一个说法:当电容器内部出现击穿故障的时候,电容器可以自行消灭故障点,从而保障电容器的持续运行。
电容器自愈后的变化
自愈式电容器虽然可以“自愈”,但是每次成功自愈后,都会导致电容器极板的部分损失,从而电容器容量降低。
我们可以总结得出:电容器经过多次自愈后,会导致电容器容量的降低,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自愈式电容器不可避免的。“自愈”是以牺牲电容器容量的代价来换取电容器的持续工作。
自愈式电容器会自愈失败吗?
会!一定会!
既然有成功,就一定有失败。这个是哲学问题,呵呵……
当自愈式电容器自愈失败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击穿点剩余电阻为欧姆级至兆欧级别;
瞬间温度高达8000k,此温度可将薄膜分解为易燃易爆的气体。
气体成分大致为:CO 4%; H2 72%;C2H2 21%; CH4 3%
这下大家知道自愈失败的危害了吧。
据统计,电容器不自愈(自愈失败)的概率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