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无功功率是配电网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治理手段相对丰富。低压电网进行无功补偿能带来如下好处:提高功率因数,降损节能或避免功率因数罚款;减少无功静态扰动,改善系统静态电压;减少无功动态扰动,改善系统暂态电压;滤波补偿,兼顾谐波治理;降低无功对配电容量的占用,提高系统输电能力,提高电压合格率。
为提高补偿效果,低压无功补偿设备一般需跟随负荷变化而调整补偿量,且因为容性设备容易产生电流冲击和谐波放大,属于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所以站在设备安全、补偿效果好、设备性价比高等多个角度考量,需要针对主客观情况的不同,从中选择最佳的应用方案。
低压无功补偿通常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来选择补偿方案,如下表所示:
谐波含量 | 无功扰动 | 低压无功补偿手段 |
谐波小 | 不频繁 | SFC(失谐) |
谐波小 | 频繁 | SVG、TSF(失谐) |
谐波大 | 不频繁 | SFC(调谐或失谐) |
谐波大 | 频繁 | SVG、TSF(调谐或失谐) |
调谐设计是实现电容电抗支路在某次谐波谐振点附近出现低阻抗,让该次谐波流经该支路,根据用途不同,有低通、高通、C型滤波器等多种常见设计方案,其目标是滤除特定次谐波。失谐设计是实现电容电抗支路对系统中出现的谐波电流的谐振点呈现高阻抗,从而使谐波不流经该支路,其目标是确保无功补偿支路自身的安全和提供无功功率补偿。无源滤波设备在保证目标功率因数的前提下,无需更多分级,否则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增加谐振点。
谐波较大的场合,建议补偿和谐波治理同时考虑,因为谐波的存在会增加系统的高频损耗,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和运行故障。谐波损耗常用“谐波当量”来评估,推荐的谐波当量值一般在0.1-0.8,即认为谐波能产生与基波数量可比较的电能损耗。
SVG属于有源补偿设备,其工作原理确保不会发生与无源滤波一样的谐波放大或并联谐振问题,且能实现瞬时、无级差的无功调节。TSF能实现瞬时、有级差的无功调节。瞬时是有意义的,因为能够稳定系统电压,杜绝敏感设备对电压扰动的保护性退出和损伤。
SVG为新型静止补偿技术,其与SVG与SFC、TSF相结合的混合补偿方案,在不影响补偿性能的前提下,通常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