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无功补偿投资能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
无功补偿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输配电系统,即线路补偿;
二是对负荷的补偿。低压电网负荷补偿是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着重于在负荷端对电网中负荷消耗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对于大负荷用电企业,按照无功补偿的种类又分为高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和低压就地补偿。在补偿容量相等的情况下,低压就地补偿减低线损最有效,其原因是这种方法就地补偿了负荷的感性部分,使流经线路和变压器上的无功电流大大减小,显然此种方法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最佳。
负荷补偿的目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损耗,尽量提高本单位的功率因数以求减少电费支出(电能价格与功率因数有关);
二是改善电压调节;
三是负荷平衡。
负荷补偿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在我国,电价是同功率因数有关的。目前,我国有关电能质量标准有:GB12325-90《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容许偏差》、GB12326-90《电能质量电压容许被动和闪变》、GB/T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容许不平衡》等。国家制定以上标准,如果未经补偿时功率因数小于0.8,则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是有较好经济收益的。
理论上说,无功功率的补偿包括对基波无功功率的补偿和对谐波无功功率的补偿。因此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应该把除基波有功分量以外的所有谐波和基波无功都补偿掉。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考虑到基波无功在所有无功损耗中的绝对比重,为了降低开关频率,提高体统容量,可以采用主要补偿基波无功的方式。